接觸角測量儀自1946年Zisman發(fā)明了contact angle goniometer以來一直到1983年,接觸角測量儀均停留在數(shù)碼量角器階段。這個階段的特征為測試算法為WH法(θ/2法)、圓擬合法、橢圓擬合法和切線法的階段。雖然由于電腦的出現(xiàn),實(shí)現(xiàn)了將圖片捕捉到計算后,要用圖像測量軟件并用圓擬合或橢圓擬合、切線等測量角度。這沒有改變其量角器的本質(zhì)。而Zisman教授的goniometer就最好的解釋了量角器是接觸角測量的最簡單的工具。
現(xiàn)代真正意義上的接觸角測量儀是基于A.W.Neumann教授的ADSA-P算法的提出。該算法為界面化學(xué)分析測量接觸角、表面張力和界面張力的最基本方法。而如Spinger、Hansen教授等團(tuán)隊的的算法基于Select Plane算法的Young-Laplace方程是最簡單的ADSA-P算法的變體,提出時間均晚于A.W.Neumann教授。Young-Laplace方程算法的缺陷在于只能計算分析軸對稱的液滴的接觸角值或表面張力值,對于非軸對稱(左、右不對稱)的接觸角值測量會失去其最基本的精度。因而,長期以來,商業(yè)化的接觸角測量儀或水滴角測量儀廠家均推薦采用圓或橢圓法作為主要測試接觸角的方法。但他們同樣忽略了這兩個算法同樣有軸對稱的要求。因而,在沒有非軸對稱液滴輪廓分析的接觸角測量算法提出之前,接觸角測量儀或水滴角測量儀本身的發(fā)展是有缺陷的。目前國外的接觸角測量儀廠家同樣處于數(shù)碼量角器向接觸角測量儀的過渡發(fā)展期。
5.PC軟件控制的多滴定系統(tǒng),最多可達(dá)8個自動進(jìn)樣系統(tǒng);
電話:400 005 5117, 0086-21-51872175
網(wǎng)址:http://www.chuzhou114.net
地址:上海市閔行區(qū)申富路128號D1廠房3樓